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正在北京舉行,來自上海的全國政協委員聚焦全國和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重大課題,心系百姓民生福祉,圍繞中國式現代化之路相關議題積極建言獻策,將深入調研和思考的成果轉化為精準建言,貢獻專業智慧。本報摘編部分在滬全國政協委員建言分期刊發,以饗讀者。
習近平總書記在地方考察調研時,多次提出要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進行第十一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他強調,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它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
以科技創新引領流程制造業發展
■ 錢鋒 (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常委、上海市委主委,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流程制造智能調控技術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
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建材、醫藥等流程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國計民生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流程制造業提供的合金鋼、碳纖維材料、儲能材料、生物試劑、電子化學品、高純氣體等高端產品有力支撐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以科技創新引領流程制造,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是我國在“數字中國”和“雙碳”目標下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
目前,流程制造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材料和工藝創新不足,產品低端過剩、高端缺乏;高端工業軟件對外依存度高,國產軟件缺乏發展基礎和生態;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巨大,亟待加快推進綠色低碳轉型;有效協同機制不健全,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不足等。
為此建議:
夯實基礎研究,推動流程制造高水平創新、高端化發展。基于“數據+人工智能”的高通量計算、高通量實驗、專用數據庫等技術,做優做強新材料研發平臺,實現流程制造業產品創新由“試錯法”向“理論預測、實驗驗證”模式轉變。整合現有各類材料基因數據庫,加快打造“國家材料基因工程數據共享與服務平臺”,并設立“材料物質物性與功能研究科學計劃”。
加強創新應用,以工業軟件賦能流程制造智能化發展。發揮國家創新平臺作用,設立“工業軟件專項工程”,聚焦流程制造智能調控技術及其工業軟件創新,開展“卡脖子”工業軟件攻關和應用。通過ai技術和工業軟件賦能,形成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監控溯源與精準調控,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建立政府、高校院所、流程制造企業、工業軟件企業組成的協同創新聯盟,設立工業軟件發展基金,并制定工業軟件推薦目錄,鼓勵國資國企和重點行業優先部署。
強化科技創新,促進流程制造數字化綠色化融合發展。應用數字孿生技術研究碳排放演化過程和動態控制機制,基于智能感知技術和區塊鏈平臺構建全國碳排放監控網絡。制定數字技術賦能低碳轉型規劃,明確重點領域數字技術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措施與路徑。支持大型園區建立公共算力服務平臺,推動動態仿真和優化調控類工業軟件試驗場等集中管理。推進流程制造企業向高校、科研機構開放應用場景,打造綠色低碳創新共同體。
完善政策支持,推進流程制造產業鏈持續創新升級。提升創新要素與企業創新需求的融合度,對于依托新材料平臺開展產品研發創新和使用國產流程制造工業軟件的相關企業,以及將非財政資金支持的新材料、生物醫藥研發數據匯集至平臺的企業,給予一定鼓勵政策。除涉及保密項目外的各類創新資源和政府國產化采購項目,均應向包括民企在內的各類企業平等開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機電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JDZJ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