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規模持續擴大
2017-2021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規模屢創新高。據測算,2021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規模突破4萬億元,達到4.10萬億元,名義增速達到14.53%。在經歷新冠疫情的沖擊后,以工業互聯網為載體的新型工業和經濟模式成為我國生產和經濟復蘇的發力點。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caii+)表示,由于2022年多地區受到疫情影響,地區與行業增速均放緩,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規模增速預計小幅回落,名義增速約為8.67%。預計2022年,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規模將達到4.45萬億元。
2、中國工業互聯網滲透產業增加值規模占比超七成
據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測算,2021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直接產業增加值規模為1.17萬億元,名義增速為16.07%,工業互聯網滲透產業增加值規模為2.93萬億元,名義增速達到13.94%,占總規模比重為71.46%。預計2022年,直接產業和滲透產業增加值規模分別為1.30和3.16萬億元。
從增加值規模來看,工業互聯網滲透產業增加值規模是直接產業增加值規模的2.5倍,顯著高于直接產業增加值規模,工業互聯網賦能、賦值、賦智作用深入顯現,工業互聯網滲透產業也為數字技術與傳統行業加速融合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3、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規模占gdp的比重持續上升
工業互聯網是促進我國gdp增長的重要因素。據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測算,2017-2021年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規模占當年gdp比重分別為2.83%、3.03%、3.23%、3.53%和3.58%,呈現穩步增長趨勢。
預計2022年,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規模占gdp的比重將上升至3.64%,工業互聯網已成為gdp穩定增長的重要貢獻力量。
注:2022年按照名義增速7%(實際增速約3.5%)測算。
4、中國工業互聯網帶動就業人數持續增長
工業互聯網推動優化就業結構,帶動就業升級。一方面,隨著工業互聯網產業的快速發展,催生了大量的工業化與信息化結合的高技能就業崗位,倒逼專業技術人才轉型升級,促進了就業結構優化升級。另一方面,工業互聯網推動產業鏈上下游整體數字化轉型,有效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的成長,不斷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同時,工業互聯網正在促進滲透產業生產效率的提升和勞動分工優化,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新的就業增長點不斷涌現。
據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測算,2021年工業互聯網帶動就業2803.68萬人,同比增長8.45%,新增就業218.60萬人。其中直接產業新增就業54.85萬人,滲透產業新增就業163.75萬人。預計2022年,工業互聯網帶動就業將達到2908.71萬人,新增105.02萬人,其中,直接產業將帶動新增就業36.01萬人,滲透產業新增就業69.01萬人。由于工業互聯網滲透產業各行業增速放緩,帶動新增就業人數呈現小幅回落態勢。
5、中國重要經濟圈工業互聯網發展邁上新臺階
工業互聯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關鍵支撐,長三角經濟圈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規模首次破萬億。近年來我國重要經濟圈根據自身區域優勢及產業分布,陸續出臺引導政策,經濟圈協同發展效應日漸突出,工業互聯網正在成為區域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支撐,逐漸成為各地“六穩六保”的堅實力量。
據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測算,2021年,重要區域工業互聯網發展協同推進,增勢穩健。從經濟貢獻看,長三角、珠三角、長江中游、京津冀、成渝、東北地區、西北地區,帶動 gdp 增長的區域貢獻值分別為10687.51億元、5177.36億元、4231.45億元、4032.23億元、3067.09億元、1765.13億元、1582.50 億元,工業互聯網已經成為拉動重要經濟圈經濟增長的中堅力量。從發展速度看,西北地區、長江中游、長三角工業互聯網增速相對較快,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西北地區工業互聯網帶動gdp名義增速達到16.06%,位居經濟圈首位,這與西北地區搶抓國家“東數西算”重大工程發展機遇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