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術適配性難點
1、煙氣特性復雜,傳統工藝“水土不服”
溫度波動大:焦爐煙氣溫度在180-300℃波動,而傳統SCR脫硝需330℃以上溫度,導致催化劑活性不足,需額外加裝熱風爐,增加能耗與成本。
成分復雜:煙氣含SO?、NOx、焦油、粉塵及揮發性有機物(VOCs),易造成催化劑中毒、管道堵塞。例如,SO?在180-230℃易轉化為硫酸銨,腐蝕設備并降低脫硫效率。
排煙溫度要求:為保證焦爐燃燒系統安全,煙囪排煙溫度需≥150℃,限制了濕法脫硫后煙氣降溫空間,增加技術選擇難度。
2、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技術不成熟
焦化煙氣需同步處理SO?、NOx、粉塵及VOCs,但現有技術多聚焦單一污染物,協同處理效率低。例如,活性炭(焦)干法脫硫脫硝一體化技術雖可實現多污染物控制,但脫硝效率受煙氣成分波動影響較大。
二、成本控制難點
1、投資與運行成本高企
技術路線選擇:干法脫硫+低溫SCR脫硝工藝投資成本約35-50元/噸焦,運行成本10-15元/噸焦;活性炭技術運行成本更高(12-15元/噸焦),且需處理高濃度SO?副產物。
能耗與耗材消耗:濕法脫硫需大量水資源,且副產物石膏處理成本高;干法脫硫需定期更換脫硫劑,增加物料成本。
2、政策激勵不足,企業負擔重
與電力行業相比,焦化行業缺乏脫硫脫硝電價補貼,環保投入完全由企業承擔。部分中小企業因資金鏈緊張,難以承擔超低排放改造費用。
三、排放標準合規性難點
1、標準趨嚴,改造周期緊
2025年《煉焦化學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實施,要求顆粒物、SO?、NOx排放量分別減少50%、40%、70%,現有企業需在2027年前完成改造,技術迭代壓力巨大。重點區域(如京津冀)要求2025年底前完成60%產能改造,時間緊迫。
2、無組織排放管控難度大
焦化生產環節多(備煤、煉焦、熄焦等),無組織排放源分散,需全流程封閉管理。例如,煤場揚塵、焦爐裝煤/推焦逸散需采用密閉輸送、高效除塵設施,增加改造復雜度。
四、系統穩定性難點
1、設備腐蝕與催化劑失活
煙氣中的SO?、焦油及水分易導致設備腐蝕,尤其是濕法脫硫后的煙氣冷凝水。催化劑中毒(如堿金屬、重金屬)或堵塞(粉塵覆蓋)會顯著降低脫硝效率,需頻繁更換或再生,增加維護成本。
2、運行參數波動風險
焦爐生產負荷波動導致煙氣流量、溫度及成分變化,影響脫硫脫硝效率。例如,低溫SCR催化劑對溫度敏感,煙氣溫度波動可能使其失活。
解決方案與建議
1、加強源頭控制
通過選用低硫煤、優化燃燒系統、廢氣循環,降低污染物生成量,減少末端治理壓力。如采用干法脫硫+低溫SCR脫硝一體化技術,利用小蘇打干法脫硫(180℃活性窗口)與低溫催化劑匹配,減少能耗與設備腐蝕,
2、智能化與精細化管理
一方面,部署在線監測系統,實時監控煙氣參數,優化工藝運行;同時建立設備維護預警機制:延長催化劑及脫硫劑使用壽命,降低運行成本。
3、全流程管控
加強無組織排放源封閉管理,采用密閉輸送、高效除塵設施,減少揚塵逸散;并建立全廠脫硫脫硝管控一體化平臺,如九九云環境的脫硫脫硝管控一體化平臺,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廢氣處理過程的精準調控,實現生產、治理、監測數據閉環管理,提升環境管理水平。
綜上所述,焦化企業脫硫脫硝的難點在于廢氣成分復雜、污染物濃度波動大、工藝經濟性差等方面,需通過工藝創新、材料升級和智能化管理實現高效治理,才能實現高效穩定的達標排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機電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JDZJ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