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京津冀、長三角到粵港澳大灣區,招商范圍不斷擴大;
從引平臺、育集群到改革體制機制,項目建設持續提質;
從優化審批、靠前服務到強化信用,企業發展信心更足。
在連續5次全省“三個一批”項目建設綜合評價中,鶴壁市均居第一方陣,其中兩次位居全省第一;今年前三季度鶴壁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6%,增速位居全省第二。
近年來,鶴壁市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將項目建設作為穩定經濟運行的“壓艙石”、增進民生福祉的“助推器”,扎實開展“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活動,加快推動開發區建設提檔升級,積極打造營商環境“升級版”,推動一大批重大項目快開工、快投產、快達效,進一步筑牢了推動鶴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
堅持項目為王,以高水平開放招商蓄積“源頭活水”
龍芯中科是國產cpu制造業龍頭企業。鶴壁市以龍芯中科為核心,推動5個項目投產運營,麒麟、統信等22家上下游企業簽約落地,初步形成信創產業生態,預計兩年內全市信創產業產值可突破百億元,5年內達到千億元級。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鶴壁市進一步深化制度型開放戰略,著力招龍頭、引鏈條、育生態,打造了“營商環境+產業生態+招商體系”的鶴壁招商模式,吸引著大項目、好項目紛至沓來。
精準招商,380個項目加速產業轉型升級——
鶴壁市聚焦“四優三新”體系發展,把握未來產業發展機遇,梳理產業脈絡、細化產業分類,編制產業規劃、行動計劃等文件11份,編制更新招商圖譜和推進方案43個,一以貫之精準招引項目。
帶動電子電器、現代化工及功能性新材料、綠色食品、鎂基新材料等4個優勢產業迭代升級。實施重大項目236個,龍宇聚甲醛、海昌智能裝備制造等115個項目投產達效,美瑞聚氨酯產業園、京東智能制造產業新城等121個項目加快推進。
引領數字經濟、生物技術、現代物流等3個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建設重大項目126個,新拓洋生物醫藥產業園、創偉信電子智能移動終端生產基地等68個重大項目投產達效,衛星互聯智造基地、信創產業基地等58個重大項目加快建設。
促進元宇宙、區塊鏈等未來產業迅速崛起。推進重大項目18個,藍色光標元宇宙融合創新產業園等6個項目建成投用,京富元宇宙產業園等12個項目扎實推進,高精尖產業新體系初具雛形。
創新機制,488個項目開工展現“鶴壁速度”——
鶴壁市建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靠前指揮,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投產達效3個專班協同發力的重點項目建設“1+3”工作推進機制,實施項目建設紅黑榜、周調度、集中開工、“單季小觀摩、雙季大觀摩”等舉措,鼓勵招商干部鼓足干勁爭上游。
今年年初以來,全市新開工項目488個、總投資2062億元,贊宇科技中原日化產業園、海驪鎂合金輕量化裝備產業園、特創生物可降解材料生產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用。
“五比五拼”,大員推動2000余億元項目落地——
鶴壁市設立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等6個駐地招商組,實行市縣主要領導二分之一工作法,開展比洽談拼聚焦、比簽約拼質量、比開工拼投產、比體量拼貢獻、比鏈條拼生態“五比五拼”行動。
今年年初以來,新簽約項目288個、總投資1587.9億元,新落地項目147個、總投資978.6億元。中科天問衛星太陽能帆板生產、中科星云數據方艙智造、信和化工醫藥中間體及精細化學品等一批重大項目簽約落地、開工建設。
強化改革創新,以高標準平臺建設強化“動力引擎”
鶴壁市入選全國首批創新驅動示范市,電子核心產業集群入選河南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鶴壁經濟技術開發區入選首批省級數字化轉型示范區,鶴壁科創新城獲批全省首批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
…… ……
回顧鶴壁的改革創新大事記,一個個“首批”熠熠閃光。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鶴壁市聚焦重大項目建設,厚植創新沃土,破除制度藩籬,高標準搭建并持續充實推動項目建設高質量的載體平臺矩陣。
強化科技引領,提升自主創新水平——
省科學院鶴壁分院投入運營,省墨子實驗室鶴壁基地獲批建設,嵩山實驗室內生安全應用示范基地落地,光子集成芯片中試基地、高性能尼龍纖維中試基地入選省中試基地,全市高能級創新平臺達到316家。
今年年初以來,428家企業通過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新增省“瞪羚”企業9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達到52家,開展研發活動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占比達75.1%。全市企業與127家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化合作,技術合同成交額同比增長185%。
發揮“鏈主”作用,放大產業集群效應——
從街道小廠到跨國公司,走過半個多世紀的天海集團,作為“鏈主”企業,如今正帶著358家上下游企業,進一步在國際國內市場“開疆拓土”。
近年來,鶴壁市創新推行產業鏈鏈長和產業聯盟會長“雙長制”,細化梳理出39個產業鏈條,加快培育電子電器產業、現代化工及功能性新材料產業、綠色食品產業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鎂基新材料產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生物技術產業、現代物流產業4個500億級產業集群和一批超百億級產業集群。全市涌現出了天海集團、仕佳光子、航天宏圖、中維化纖等一批優秀“鏈主”企業,形成了龍頭引領、鏈群互動、生態發展的產業格局。
抓住“關鍵一招”,激活發展無限動能——
開發區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鶴壁市聚智聚力答好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這道必選題。
按照新出臺的開發區高質量發展“1+8”政策體系,鶴壁市聘請專業型干部掛帥,博士服務團成員任副職,實行人隨崗走、薪隨崗定,充分激發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熱情。目前,全市6個開發區均已組建運營公司,資產規模超40億元;4個先進制造業開發區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超過90%。其中,鶴壁經濟技術開發區在2022年全國綜合考核中由第103位躍升至第44位、全省9個國家級經開區排名第二。
集聚最優資源,打造科創“鶴壁樣本”——
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產業園就是產業鏈。全市高標準建設“5+2”產業園、中原光谷等32個專業園區,新建產業物理空間310萬平方米,引進產業鏈生態企業集聚,存量土地盤活任務完成率位列全省第一。
鶴壁科創新城加速崛起,鶴壁智慧島作為全省首批智慧島之一正式掛牌。目前已入駐高新技術企業24家、科技研發機構57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05家,高層次人才資源不斷集聚,一流創新生態加快形成,全年預計實現工業產值180億元、完成數字經濟交易額220億元以上。
助企紓困解難,以升級版營商環境賦能項目建設
位于鶴壁淇縣的河南特種尼龍小鎮,以中維化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龍頭,短短數年發生了一連串的數字奇跡。
12天,“絕境中涅槃”。2021年夏天的特大暴雨將中維化纖廠區淹沒,造成近億元損失。鶴壁市第一時間協調銀行貸出5000萬元災后恢復重建款,幫助企業“快速重啟”。
3個月,“簽約到投產”。今年9月27日,淇縣年產300萬套尼龍塑件項目在“五位一體”服務專員的幫助下,完成了備案、土地、環評等手續,順利投產。
2年,“獨木成密林”。服務管家積極問需于企,推動13家企業、27個上下游優質項目入駐,加速打造全省尼龍新材料千億級支柱產業鏈。
營商環境優化,項目建設加碼。近年來,鶴壁市持續提升營商環境建設水平,營商環境評價連續四年全省第三,企業滿意度調查連續三年全省第一,獲評省優化營商環境企業服務創新示范市。一系列務實舉措切實增強了企業的獲得感,激發了項目建設的強勁動力。
化繁為簡,優化審批再提速——
鶴壁市大力推進項目審批流程再造,一般性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審批時間壓減至30個工作日以內,實施“標準地+承諾制”極簡審批模式,審批效率提升38%。不斷刷新項目建設“鶴壁速度”,政務服務評價連續四年全省第二。
躬身入局,“企業事是自家事”——
“把企業家當作自家人,把企業事當作自家事。”近年來,鶴壁市4377名“五位一體”服務管家以此為工作準則,積極投身“兩個健康”“萬人助萬企”活動,解項目建設之難,破企業發展之困。
全市舉辦重點項目、企業等專項用工招聘活動130余場,供需兩端發力破解“就業難”“用工缺”;打造“金融機構園區行”品牌,組織專項銀企對接活動20余場,累計授信166.5億元,發放貸款62.3億元;組織開展第三屆政金企對接活動,172個項目達成合作意向、金額259.7億元。
“五位一體”服務結出累累碩果。鶴壁市編制的全省首個企業服務地方標準——《“五位一體”企業服務規范》獲批實施,“萬人助萬企”活動連續兩年考核全省優秀,鶴壁市被確定為全省首批新時代民營經濟“兩個健康”實踐創新示范市,為全省唯一。
強化監管,“誠信”為先助發展——
鶴舞中原,“信”聲嘹亮。鶴壁市積極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監管機制,打造“信用+園區”新模式,將企業綜合信用評價結果嵌入園區智慧管理平臺,為守信主體在資金申請、行政審批、信貸服務等關鍵環節,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護航項目加快建設、企業健康發展。
鶴壁市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獲評“全國示范性平臺”,近12個月城市信用狀況監測排名保持全國前列、全省第一,成功創建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
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牛海民表示,下一步,鶴壁市將繼續以奮斗姿態、實干精神抓好高質量項目建設,以高質量項目建設穩經濟、擴投資、增動能,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中貢獻鶴壁智慧與力量。
責任編輯:安艷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機電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JDZJ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