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是“一帶一路”創新之路建設的核心內容和重要驅動力。十年來,廣東充分發揮科創優勢,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持續加強科技創新合作,加快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的重要策源地,致力于建設引領世界水平的國際科創門戶,樹立創新合作的新標桿。
在佛山丹灶鎮的一家工廠里,甘春雷博士正在根據白俄羅斯專家的建議,對生產線進行改造升級。下個月,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的專家團隊將帶著技術來到佛山。
廣東省科學院新材料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博士 甘春雷:
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
在高性能銅合金制造技術領域
有領先世界先進的科研成果
所以我們想把白俄羅斯的科研成果
引進到我們廣東來
我們大概可以至少提前半年(投產)
去年5月,甘博士的銅合金技術還在實驗室里,現在已經邁向了產業化。科研成果快速推向市場的背后,正是中白產業技術聯合創新中心在牽線搭橋。2020年,廣東成立中白產業技術聯合創新中心,該中心以科技創新企業離岸孵化中心為載體,通過企業技術需求和科技成果對接,聯合進行攻關和技術創新。
中白產業技術聯合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卡爾納切夫·奧列格·伊格列維奇:
我們調研中國市場所需的
白俄羅斯科研機構的
關鍵技術和實用技術
了解存在的技術瓶頸和困難
瞄準需求 對接供給
實現中白科技合作在技術應用領域的雙邊循環
中白產業技術聯合創新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志波:
根據項目科技領域
技術供需情況等進行分類
計劃每年新增項目10到15項
每年推動成果轉移轉化不低于5項
努力成為中白國際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標桿
打造“一帶一路”倡議下
特色科技合作的典范
把先進技術“引進來”,也要推動中國科創“走出去”。
經過近30年的4次技術迭代,東莞這家高新技術企業已經實現在生物基多元醇領域的技術突破。今年6月,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在東莞揭牌成立,中拉中心以技術轉移和科技合作為主線,打造成為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科技創新與技術轉移承載平臺。劉劍波的企業成為首批入駐中拉中心的企業之一。
廣東清大智興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劍波:
他們(拉美國家)資源很豐富
(可以)做成更多的
其它的生物基(材料)產品
尤其是(符合)減“雙碳”的目標
未來我覺得還是
更多要跟那邊的大型企業合作
通過中拉技術轉移中心以后
有助于類似于像我們一樣
擁有更多高新技術的這些企業
走向拉美的市場
當前,中拉中心正籌備中拉企業家聯盟、計劃開設拉美國家館,計劃打造成多領域交流的樞紐,促進雙方在經濟、貿易、科技、人才、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技術轉移中心辦公室主任 陳佰滿:
我們預計今年在海外
設立中拉中心海外中心
我們也成立了中拉中心拉美研究院
目前正在設立開放基金
構建中拉科技合作生態圈
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面向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的開放新窗口
巴西駐廣州總領館總領事 艾倫·科埃略·德塞洛斯:
(中拉技術轉移中心的成立)非常重要
我們全力參與和投入中心的工作
幫助中心與相關巴西機構搭建橋梁
這樣就可以聯動到我們的大學 科研中心等等
知識產權保護是科技創新的基礎,也是國際合作中不可忽視的一環。廣東大力推進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已獲批建設6家國際知識產權組織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7家國家級知識產權快速維權援助中心。
廣東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維權援助部高級知識產權師 何謙:
建立完善預審管理平臺
維權援助公共服務平臺
保護中心體系運行管理平臺
建立粵港澳大灣區
國際知識產權保護協同發展交流合作機制
促進全省知識產權保護協同網絡建設
廣東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綜合業務部工程師 郭志坤:
進一步優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
推動資源共享
推進粵港澳知識產權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
歐盟商標查詢系統
廣東省知識產權“一件事”集成服務平臺的建設
為廣東開展國際知識產權保護和服務
提供技術支撐
不斷深化助力廣東推進國際科創門戶的建設
為推動更多國際科創合作,廣東積極搭建國際科技合作“大舞臺”,共建全球創新創業“朋友圈”。截至2022年,廣東已獲批建設35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4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10個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同時,獲科技部立項國際科技合作項目130個,廣東科技計劃項目支持與共建國家合作項目160余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機電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JDZJ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