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加工產業是宿遷市傳統支柱產業之一。早在2007年,宿遷的木材加工業產值便突破百億大關,木材加工規上企業實現產值占全市規上企業產值的20%以上。但多年無序發展,帶來產品層次不高、附加值不高、企業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不強、環保及安全方面隱患較多等問題。
如何破解制約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難點”和“痛點”?從2020年5月起,宿遷圍繞“綠色環保、本質安全、產業升級、提質增效”發展目標,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推動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產業整治提升、提檔升級。3年時間過去,該市這一產業實現“脫胎換骨”,成功走出一條快速轉型升級之路。
整治,有點心痛;不整治,則無出路
臨河鎮是泗陽縣木材加工產業發源地。鎮黨委書記劉勇介紹,全鎮共有128家木材加工企業,木材產業上繳稅收最高時占鄉鎮財政收入的比重達90%左右,3年整治中關停取締了37家,減少7000多萬元銷售收入,鎮里因此少了100多萬元稅收、400多個就業崗位。“以前也進行過整治,但幾乎都不痛不癢,這次是動真格的。對于蘇北鄉鎮來說,這么多的收入和崗位一下子‘整’沒了,壓力還是比較大的,有點心痛!”
與臨河相似,桑墟鎮是沭陽縣遠近聞名的木材重鎮,3年整治中共關停取締了217家低質態木材加工廠。鎮黨委書記徐旭說,陸續關停取締四成木材加工廠,減少了很多銷售收入、稅收及就業崗位,但不關停就沒有出路。
泗洪縣3年累計關停取締158家木材加工企業,預計減少銷售收入超2億元、稅收近300萬元。該縣工信局節能科負責人姚海瑞說,剛開始整治時,確有不少鄉鎮感覺像被“剜了塊肉”,有點抵觸。
宿遷是中國南方型楊樹引種的發源地,從上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隨著楊樹在宿遷大地上茁壯成長,當地木材加工業快速發展。本世紀初,木材加工業產值占該市一些縣工業總產值的30%—40%,木材產業上繳稅收占一些鄉鎮財政收入的90%以上,全市木材加工從業者達數十萬人。宿遷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李民富分析認為,木材加工業確實曾為宿遷創業就業、富民增收作出重要貢獻,但畢竟是資源限制型和原料依賴型產業,在其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日趨顯現,近年來已到非整不可的地步,到了轉型升級、闖關奪隘的重要關口。
2020年初,宿遷曾對全市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企業進行調查。全市111個園區、鄉鎮(街道)受調查企業4707家,戶均固定資產只有628.1萬元,年銷售額100萬元以下和無稅收的占近一半。其中木材加工類企業4207家、占89.4%,家具制造類企業只有500家、占10.6%。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率僅為21.9%,通過環評審批的企業僅占22.2%,通過環保驗收的僅占17.7%。
有段時間木業領域問題頻現,更成了宿遷一塊“心病”。2017年,有個縣的木材加工企業所帶來的環境問題被列入中央環保督察項目;2018年,一家木材加工企業發生較大燃爆事故,造成3人死亡;2020年,一家家具廠發生火災,造成較大人員傷亡。痛定思痛,宿遷決心徹底整治木材加工業。沭陽縣工信局副局長秦瑋說:“整治前板皮廠隨處可見,不只把環境弄得烏煙瘴氣,而且一直讓人擔驚受怕,一旦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后果不堪設想!”這3年來,該縣共關停取締1953家相關企業。
整治不搞“一刀切”,統籌推進“一盤棋”
3年整治中,泗洪縣金鎖鎮提升改造、搬遷入園、兼并重組60家企業,沭陽縣桑墟鎮提升改造、搬遷入園、兼并重組317家企業,泗陽縣臨河鎮搬遷入園、兼并重組、提升改造45家企業……強化系統推進、精準施策,按照關停取締、提升改造、搬遷入園、兼并重組“四個一批”要求,制定“一類一策”“一企一案”,明確每個企業的改造目標、實施步驟、時間節點等,不搞“一刀切”——這是宿遷木材加工業和家具制造業整治中遵循的基本思路。
在整治行動序幕拉開前,宿遷市直12個部門組成聯合調查組,圍繞轄區內近5000家木材加工企業的產品、產能、用工、稅收、用地、安全、環保等方面情況,形成專題調查報告,作為制定標準、實施集中整治、推進轉型升級的主要依據。同時,邀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與本地龍頭企業制定《全市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產業轉型升級工作方案》《全市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企業轉型升級標準》,從經營資質、經營場所、工藝裝備、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7個方面明確63條標準規范。“本次整治地域之廣、力度之大、舉措之實,前所未有。市縣區鎮村聯動,工信、應急管理、消防、生態環境等部門協同,統籌推進、共同發力。”李民富說。
在沭陽縣賢官鎮,江蘇藍羊羊集團2022年收購了此前安全環保問題頻發的低質態企業大江木業,成立一家以研發、生產、銷售中高密度纖維板等新型家居板材為主的綠色高端企業,現年產值8億元,納稅250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300余個。據賢官鎮副鎮長湯建介紹,“全鎮共兼并重組企業36家,盤活低效用地1653畝。整治后的企業不僅生產設備要達到升級標準,而且安全、環保等也必須達標,否則就不能生產。”
“這次整治既規范有序,又非常‘接地氣’。每個企業如何整改轉型,只需對照轉型升級的標準,拿出自己的方案,上報縣區審定;縣區再把整體整改方案上報市里,市里組織專家組把關。”宿遷市工信局節能監察中心科員葉旭說,盡管整治動真碰硬,采取“兩斷三清”措施,即斷電、斷水、清原料、清設備、清產品,但3年中,沒有一件由此引發的信訪件。
3年中,宿遷累計完成企業提升改造1831戶、兼并重組285戶、搬遷入園63戶,關停取締2847戶,其中對299戶不符合轉型升級標準的非關停取締類企業轉為關停,綜合整治任務高質量完成。安全環保水平隨之大幅提升,集中整治開始那一年,全市木材行業火災事故、環保舉報件同比下降45.8%、28.6%。
打出漂亮“組合拳”,主動求變“嘗甜頭”
位于泗洪縣金鎖鎮的泗洪宏鵬木業有限公司,2020年前一直從事膠合板生產,年產值3000萬元左右。本次整治中,該公司與上海國軒智能家居有限公司合作重組,從事品牌木地板、全屋定制家具的生產銷售,今年產值預計突破6000萬元,明年有望突破1億元。
與其被動淘汰、不如主動求變,這已成為宿遷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企業的共同選擇。劉勇介紹說,整治前臨河鎮共有128家木材加工企業,規上企業只有17家,年銷售額億元企業只有1家。整治后,全鎮現有年銷售額億元以上企業2家、年銷售額5000萬—1億元企業6家,每年5—7家木材加工企業晉升為規上企業,現有規上木材加工企業28家。
“傳統產業只有根據自身特點在現有基礎上進行轉型升級,才能在市場中擁有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再造新優勢。宿遷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產業從整治一開始就瞄著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這一目標,朝著‘集中化、大型化、特色化、基地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并打出了漂亮的‘組合拳’。”李民富說。
強化規劃引領,實施分類推進,宿遷市遵循產業發展規律,推動集聚、規模、精細、高端發展。加快建設“三區四核十五點”產業板塊,即沭陽縣現代家居制造、泗陽縣板式家居、宿城區電商家具三大產業集聚區;沭陽生態板材、泗陽意楊產業、運河宿遷港、耿車循環經濟四大產業核心區;桑墟、賢官、臨河、金鎖、孫園、來龍、陳集、洋河等15個鄉鎮工業集中區產業加工點。
把準產業發展方向,嚴格項目準入管理。宿遷重點發展智能家具、定制家具等為主的家具制造行業,木質畫材、家居裝飾材料等為主的木質制品行業和高檔、綠色、特種板材等為主的人造板行業。明確新建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項目均安排在全市統籌規劃的“三區四核十五點”內,落戶開發區的項目原則上要達到相應土地投資強度要求,落戶鄉鎮工業集中區的項目固定資產投資不低于3000萬元。
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應急、消防、工信、市監等部門協同監管、執法聯動機制;建立安全環保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建立督查、追責問責機制;完善整治配套政策,給予土地、金融、財政等支持,保障產業轉型升級順利推進。
經過3年整治,宿遷的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產業實現了從高危到放心、從粗放到精細、從低端到高端的根本轉變,全市共新增銷售額超10億元企業3家、5億元企業11家、億元企業144家,規上企業達到716家,比整治前的2019年多了近2倍;綠色家居產業2022年實現產值689.8億元,是2019年的2倍多;累計創建各類創新平臺48個,以及市級以上示范智能車間24個、綠色工廠14個。“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宿遷探索建立起‘源頭嚴控、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木業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李民富說,今后一段時間,將引導木業在“擴規模”上求突破、“提質態”上出實招、“塑品牌”上見成效,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力爭到2025年,高端家居和綠色建材產業鏈規模突破800億元。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在于高競爭力產業,傳統產業要成為高競爭力產業,關鍵在轉型升級,要延長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減少過剩、無效和低端供給。宿遷市委黨校教授宋周分析說,宿遷用3年時間對木材加工這一傳統產業進行整治提升、提檔升級,是遵循經濟發展規律、推動木材加工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抉擇。從整治過程及成效看,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安全治理,實現木材加工這一傳統產業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由此再造競爭新優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機電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JDZJ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