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來,全球服務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年均增速達到23.5%,其中全球服務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在2018年達到了92.5億美元,2020年,這一細分市場的規模預計將進一步增長至156.9億美元。
增速背后的推動力除了技術、產品迭代之外,還包含了高漲的市場需求和產業驅動。比如年初的新冠疫情,直接讓機器人發展進入快車道。機器人企業就“無接觸”這一需求迅速作出反應,利用機器人進行物品傳遞、藥品運輸,有效抗擊疫情。這一迅速反應得以實現,除了平時的技術、產品、生產積累之外,還有通用技術的加持,比如通用底盤 。
那么,通用技術是否真的可以各領域通用呢?
“通用”底盤在垂直領域“不夠用”
一開始,做服務機器人的研發企業或者終端產品企業都想用一臺底盤或者一個服務機器人打開多場景適配入口。但這一通用需求在后續的落地中發現了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應用場景的環境不同,所需要的機器人尺寸大小不同,交互、感知能力不同。所以,“通用”機器人/底盤在垂直領域“不夠用”。
因此,對于服務機器人/底盤而言,也必須進行針對性優化。思嵐科技就針對機器人的不同使用場合,推出了三款外觀設計、尺寸大小、性能不一的底盤產品,契合更多的機器人市場需求。
提供給用戶一個閉環的解決方案
目前,市面上的底盤產品眾多,設計的構架都不太一樣,機器人產品也沒有統一標準,在外形、尺寸以及細分需求上都存在差異。但是不管怎樣,其實用戶最終需要企業提供的是一套完整閉環的解決方案,方便快速集成到自己的機器人系統上。說的通俗一點就是按照說明書,連接,上電即可實現機器人的某些功能。
針對這一需求,思嵐科技除了推出以上三種通用底盤之外,還推出了能實現機器人模塊化、標準化開發的SLAM Cube導航魔方。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用戶只需要對這些模塊進行組裝拼接供電,就可以非常方便快速的搭建出一款擁有智能移動能力的服務機器人。如果在使用的過程中某個部件出現問題,還可以迅速進行更換。
機器人底盤里包含了:激光雷達、自主定位導航算法模塊、深度攝像頭、電池、電機、超聲波等其他傳感器配件,把這些軟硬件整合起來,就讓機器人底盤擁有了通用化和結構化的特點。
同時,配合RoboStudio開發軟件,能讓機器人實現云端管理、多機協作、遠程調度等工作。有了這些功能的加持,運用在垂直領域的機器人底盤將會更受歡迎和親睞。
通用機器人底盤雖然在垂直領域的全面應用還存在一段路要走,但是“好用”已經是一個既存事實。機器人底盤企業可以“通用”為點,加快用戶研發周期,降低試錯成本,幫助快速鋪貨市場,驗證市場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機電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JDZJ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