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組織召開智能網聯汽車專題研討會。研討會分為兩個場次,分別圍繞“智能駕駛智能座艙領域ai大模型的創新應用”和“智能網聯汽車操作系統創新發展”展開。來自科研機構、行業智庫、創新企業等代表匯聚一堂,共同為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建言獻策。會議由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產業促進一處四級調研員王震宇主持。
ai大模型如何賦能智能座艙?
從大屏交互到gpt大模型,科技創新讓汽車站在了智能化的最前沿!中關村科學城一批創新企業發布了各具特色的ai大模型,并在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自動駕駛等領域開展應用。為加快智能網聯汽車飛速發展,專題研討首個主題聚焦智能駕駛智能座艙領域ai大模型的創新應用。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黃鐵軍、阿里巴巴達摩院高級產品專家付非凡介紹分享了ai大模型最新發展及應用情況。作為ai大模型科研先鋒,智源研究院聚集了來自高校院所和創新企業的一大批大模型領域卓越學者與工程師,黃鐵軍院長以“大模型和脈沖視覺助力智能網聯跨越發展”為題,介紹了ai大模型最新發展及應用情況。他指出,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全球領先,駕駛數據合作是未來發展關鍵。chatgpt引爆通用語言智能后,視覺大模型將引爆通用視覺智能,通用視覺智能將為智能駕駛提速,視覺大模型+脈沖視覺=“超人”駕駛!
北汽研究總院智能網聯中心、智能座艙專業總師趙亨利,毫末智行數據智能科學家賀翔,分別介紹了ai大模型創新應用情況。
中科創達技術專家賀濤、商湯高級戰略分析師馬佳萌、未動科技ceo孫錚、普強信息cto李全忠、小冰公司智能座艙負責人汪成、云知聲政府事務總監郭凡,從硬件、軟件、操作交互等智能座艙重要元素角度展開,探討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新方向。
英特爾中國研究院智能駕駛首席工程師、智能邊緣實驗室總監吳向斌,后摩智能ai算法負責人楊大衛分享了大模型算力需求爆發情況下,算力芯片如何尋求突破,對ai大模型進行支撐。
與會人員還就共同促進ai大模型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領域的創新應用進行討論,研討會從源頭創新、關鍵技術研發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全產業鏈布局等方面搭建了創新交流的平臺。
如何推進“智能汽車大腦”
基礎軟件創新發展?
汽車操作系統的核心技術已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發展過程中的卡脖子環節,為進一步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基礎軟件創新發展,研討會圍繞“智能網聯汽車操作系統創新發展”展開,來自智庫、開源組織、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企業代表參與研討、獻計獻策。
車百智庫操作系統課題負責人于渤涵介紹了自主汽車操作系統產業發展態勢及關鍵問題,他指出,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操作系統領域進行布局,軟硬解耦、深度協同是操作系統發展的必然趨勢。車百智庫深入探討了推動車用操作系統國產化的整體戰略和核心裝車機制。
opensdv 汽車軟件開源聯盟技術生態負責人騰召智,原子開源基金會產業部代表李揚,國汽智控平臺總監姜征然,國科礎石技術專家劉博,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電子電氣業務單元負責人李秋霞,分別介紹了基礎軟件最新情況。大家表示車載基礎軟件上連應用軟件下接芯片,幫助汽車軟硬件進一步解耦。各研發企業要在關鍵技術、核心零部件領域加大研發力度,順應軟硬件協同發展的時代潮流,把握好彎道超車的窗口期。
北汽研究總院高級工程師、智能網聯專業總師李彪,百度自動駕駛高級工程師孫鵬,北斗星通首席科學家袁宏,北斗星通icc副總楊柯,中科創達技術專家劉旭,中科創達政府事務總監金燕分別介紹了應用軟件最新發展及對基礎軟件需求情況。
與會人員就基礎軟件創新發展展開討論,大家對當前形勢下,如何密切配合推進操作系統工作進行了分析和研判,一致表示要集各家之所長,切實推動形成自主操作系統的核心競爭力。
加強“政產學研用”協同,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健康發展,中關村科學城將進一步搭建交流合作平臺,推進開源生態和應用生態建設,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再上臺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機電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JDZJ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